应本科辅导员的邀请,给即将开学的大一新生写一写本科阶段的经验。于是我分十章大致的介绍了一下大学里的事情。内容比较粗略,后面业余时间,我也会继续完善。由于其中很多是自己的主观看法,由于我思想的局限性和目光的短浅,是否正确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需要读者自己斟酌。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的四年本科生活经历为根据,写了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学弟学妹提供在个人能力范围内最诚恳的大学生活相关建议,具体包括大学的理想信念、学习攻略、人际关系、人生思考等内容,由于时间紧促,不是非常全面,内容比较粗略,后面业余时间,我也会继续完善,更新第二版、第三版等。由于其中很多是自己的主观看法,由于我思想的局限性和目光的短浅,是否正确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需要读者自己斟酌。
全部内容是学长的碎碎念,就没有采用标准的论文格式去细分层次。每一章都是独立的,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废话文学,语言极为朴素,更像是一种聊天风格。在此班门弄斧,仅仅讲讲自己的经验。写作水平有限,如果有地方冒犯到您,请一笑而过。
第一章 大学生活质量由你决定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你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在第一章的第一段中,我就应该告诉你,“上大学就解放了”是个善意的谎言。你想想,初中比小学辛苦,高中比初中辛苦,那么大学应该?
来到学校后,或许你会抱怨学校垃圾,或许你会后悔选择现在的专业。当年我又何尝不是呢?记得大一刚刚来到南院的前几天,不仅感觉学校破旧,还热得睡不着觉(那时还没装上空调),当时内心只想回高中复读。但是走完这四年,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学校的平台并没有那么差,不论是科研资源还是学校的评奖评优名额,都一定对得起努力的你,注意还是需要你自己努力去争取。
有人说大学是堕落的天堂,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现实情况确实如此,太多太多“小镇做题家”在高中的高压之后来到了大学宽松的环境,直接放飞自我了,最终陷入了人生的迷茫,挥霍了最宝贵的青春,也没有实际的收获。
但是终究整个大学生活都是由自己掌控的,一切决定也是自己选择的。在我认识的同学中就有各种各种的选择,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甚至是天壤地别。有的人选择花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人确定了目标便竭尽全力去实现,也有的人浑浑噩噩醉生梦死。
我们的大学生活由我们自己决定,我只希望在大学这座迷雾森林中每个人都能坚持最初的梦想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我只希望多年以后我们不会因虚度这四年的光阴而悔恨,我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充实而又有朝气的大学生活。
第二章 自学是大学的关键,也是成长的必备能力
在大学里,你会感到忙的莫名其妙,囫囵吞枣地学完一个个学期,或是奔波于各个社团活动之间,或是疲于各种会议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你忙的是什么,身份是学生,仍然应该以学习为主,为自己的未来做好积蓄,而不能放飞自我,等到毕业没有可以拿出来的东西,简历也没有可写的。
大学学习有个最大特点,那就是自学。可能老师上的课上的很烂,可能学的一脸懵逼,可能上课听睡着了,这都是正常的。但是这不是不好好学习的理由。“男儿当自强”,更有“巾帼不让须眉”。
自学我建议还是通过网课进行学习。主要软件有中国大学MOOC、“哔哩哔哩”、“我爱自学网”以及淘宝买一些网课,这些都有对应app,手机上、平板上刷网课,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里面实用的技能课程应有尽有。而且真的很多实用技能课,值得一看,或是学学ps、office、编程、心理学等,应有尽有。把业余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事情上,准没错。
这里,我针对机械专业谈一谈,别的学科也是类似。现在基本全网都在劝退机械专业,我也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心里对机械专业感到不爽。但是随着接触的更多,我发现“机械”和“机械”是不一样的。机械也逐渐不再是只有印象中的机械(车间、电火花、脏乱差、工资低等),现在的机械已经结合了很多很多学科,未来的路是自己选择的。以我的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为例,我的专业课老师的研究方向很多都是弄的机械+计算机的,比如视觉、智能机器人ROS、自动化生产线等。咱们对这些感兴趣完全可以往上面去学,机械本来就是一个工科中的“万金油”,往哪都能贴,能不能贴上主要是看自己的本事了。做机械设计、非标设计可以把autoCAD和Solidworks等软件好好学一学(需要知道的是,硬件是软件的基础,机械实体是控制的对象,不要太排斥),想学单片机可以在淘宝买一个51单片机或者Arduino进行学习,一般都有配套的零基础入门教程,想做软件可以去学习C++、Python基础然后再补充Qt的知识,想学机器人控制可以在B站学习ROS……能学的实在太多太多,谁说机械的学生只能搞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学好编程是未来的必备技能,也是实现更高级功能的基础。
我建议本科阶段,可以将c语言作为入门语言,然后再学c++、Python、matlab,这些高级编程语言都是以c语言为基础的,一通百通,只是在形式上有一定变化,逻辑和语法都是相通的。
当然,如果真的对机械很排斥,也可以通过转专业、考研、第二学位等方式去“逆天改命”,不过我觉得机械真的是很宽泛的工科专业,如果还打算做技术类工科的话,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学来让机械不再那么“机械”。只是一味抱怨这个专业不好,而不是努力去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那么问题必然无解。
第三章 常记录,是良好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真的。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是百里无一害的。不做笔记很有可能学完以后过段时间就啥也记不住了,做好笔记时时翻阅是很好的方法,能够快速唤起自己沉睡的知识。
笔记的形式也不一定像中学那样只能写在纸上,毕竟大学里内容还是很“多彩的”,各种图、表、代码等,手写的话可能性价比不是很高,很费时间,也比较容易丢失,可以选择写在word里、可以写在PPT里,当然,如果你喜欢分享和交流,也可以写在CSDN里、写在知乎里、写在公众号里,这都是一件很酷的事,在整理和写的时候,自己也是一个梳理和学习的过程。或是自己搭建博客来写笔记,例如我就搭了一个博客"陶小桃Blog"来记录自己的学习,我个人建议大家技术类的知识整理写在网上,除了能帮助到有需要的网友,为社会做贡献之外,对自己来说即是一个免费的在线笔记本,也是一份很好的经历,甚至可以写在自己的简历里锦上添花。
我一开始就是在CSDN上写,各种写,平时学习教程的笔记,复习时候做的资料整理,自己解决的一个问题等等。后来因为不愉快的事情就选择自己搭建博客了。不要害羞,不要怕被说菜,起码是对自己有用的,而且也不要花钱。
第四章 大学的考试并不难,答应我别挂科
千万不要把大学生活过成了“16周幼儿园+2周高三”的状态,平时不看书,到了考试周就临时抱佛脚。常在河边走,哪能次次都会不湿脚。而且本科的期末考试想要及格实在是不难,大部分情况只要学了点就不会挂科。
想要获得高分,就像在第二章里说的,一定要自学。自学是为了自己有实力。这种学科类的课程,中国大学mooc一般足够了,基本都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高数等应有尽有,建议课上没听懂的或者跟不上的一定课下花时间去网课里也看看别的老师网课。下面就是我在MOOC里看的一些课程。
除了自己有实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打探消息。大学里各种地方都是一个“信息战”。期末更是一个信息大战,尤其是到了后面的专业课。微积分、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都有练习册,一般考试也就是和练习册的题目差不多,甚至很多原题。但是到了专业课就不一样了,很多老师都是自己的十年不变的“原创卷子”,这时候找考过的人打听打听主要考哪些内容,甚至有心的学长都记得考了哪些点哪些题目。当然,你肯定要找个非常重视考试的学长学姐去问,你要是找一个迷迷糊糊考过去被老师捞及格的问,收获不会大。
除了考试课,就是一些提交报告、论文等的课了。这种课按理说都不容易挂科,但是想得到高分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对于本科的“论文”,格式要大于内容,因为一般地本科生很难写出什么高级的内涵文章,甚至很多都是网上“借鉴”的。这时候格式和逻辑就是最重要的,整体框架和思路清楚,有图有表,有参考文献等论文必备的要素,看上去像一篇论文,才有可能得到高分。
第五章 科研?竞赛?保研?
对于有志之士,肯定是想着能够得到保研名额的。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保研。保研,就是保送去读研究生,不需要经过考研就能去读研,全称为“推荐免试研究生”。一般都是通过三年的积累,最终上岸。
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具有保研资格的。有保研资格的学校保研率也是不一样的。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保研率在9.5%~10%这样,在211中算一般水平。一些双非院校保研率可能只有2%,而那些985则有20%这样,清北甚至高达百分之五六十。所以具体的保研情况需要去看自己学校的保研文件,或者问问学长学姐,他们了解的肯定要多一点。
目前,咱河工大学校的保研资格评定标准总是在变,现在大概已经趋于稳定。以我这一届为例,是学分绩点占90%+竞赛、科研成果等课外加分占10%。每一项课外只取最高一项加分,“代表作”制度,只要是为了防止用低级比赛相互挂名来刷分,也就是竞赛在精不在多。
现在关于保研说太多其实没有多大用处,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有这个政策,这是一种通过三年勤勤恳恳最终可以不考研就能读研的方案。有这方面想法可以问问学长学姐,或者问问辅导员找找相关的文件,知乎上也有很多的介绍。
你需要三年需要小心谨慎地度过,对着保研政策努力去卷。其实在大一这一年就已经定了大概的乾坤,所以越早准备越好,到后面翻身是很难的。在这三年中,除了要把课内的绩点卷起来,还要做好课外的加分,参与项目、参加竞赛(根据学校的竞赛指导目录)、写专利软著、发论文等,能做的要尽可能做。当然可以早早加入硕士导师的实验室去接触一些项目,可以找专业课老师,也可以在学校官网的导师介绍中给老师感兴趣的导师发邮件说明诉求,要是老师愿意你来的话肯定会回复你然后交代具体的任务。
第六章 学生会?社团?班干部?如何选择
我建议还是要参加1~2个,尤其是校级的组织。你如果爱学习爱钻研的话,以后不搞行政、公务员、选调相关的,我建议参加一两个感兴趣的社团还是挺有意思的,或者当个有事做的班干部比如学习委员。
我个人还是有点轻微排斥学生会的,原因就不说了。我觉得社团的氛围更加轻松,也更容易交到好朋友。社团一般都是以一个爱好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主要是在一起玩,比如吉他社,就是围绕着吉他,交流吉他技术偶尔也会办一些活动;在比如跆拳道社、空手道社,就是在一起训练格斗技能,也会组织相关比赛。相对班干部,社团确实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可能是各个专业的同学,有利于了解其他学院的一些东西,不同学科思维方式进行交流有利于启发自己的思路。
既然说到这了,就不得不说一个叫做“第二课堂”的东西。第二课堂就是通过参加课外活动来得到课外学分。要是四年没凑够4学分(每一届的要求不一样,具体得看自己的培养方案要求),会导致大四时候毕业困难,甚至是得不到学位证。我班上的就好几个同学出现了这个情况。
获得第二课堂的分数很简单,通过参加社团、班干部、社团举办的活动(是不是社团成员都可以)、讲座、参加竞赛等,都是可以获得第二课堂学分的。我一学期就能得十多个学分。所以四年获得4个学分都搞不定,实在很拉跨。
此外,第二课堂在拼比学校的奖学金的时候,占到30%的排名比重,总之多多益善,没事多参加点活动没有什么坏处。
最后,再提一下,无论你有没有参加学校组织,请牢记一点,那就是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定别忘了你到大学来,是来干啥的。
第七章 寒暑假该干啥?预习下学期课本?
预习课本?不可能的,带回来的书,除了小说就没翻开过。
开个玩笑,但是大学的寒暑假里确实不需要去预习下学期的知识,提前预习是中小学常干的事情。在大学里,由于每门课和每学期的知识连贯性没有那么强,没有预习的必要。而且你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可能对一个不是太重要的知识点的啃好久。辛辛苦苦预习了一个暑假,可能上课时候老师几节课就赶上了了。那时候的心态才感觉崩了。
寒暑假我觉得就没必要再去卷课本上的那些知识了。开学期间好好学学就足够了。在寒暑假,我建议首先要干的就是把驾驶证拿到手,真的很实用。等读研或者工作了,真的就没有完整的、压力小的假期去考驾照了,到时候也是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要做,那时考驾照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此外,在寒暑假应该多做做想要的事情,别天天在床上躺着玩王者荣耀等游戏,这简直是在慢性自杀。我从来不反对玩游戏,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有比游戏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哪怕现在觉得没有,那是因为自己没有去发现。
在假期,可以尽情去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平时可能受到学校的课程约束,那么在放假的时候就可以放飞自我去学了。在前面自学章节也说过,想要做一个高级的技术人员,需要自学太多太多的东西,学校教的真的太少了,比如教的编程连计算机二级都应付不了。
在假期,也可以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参加“三下乡”,去参与一些社会调研,去做志愿者,和小伙伴暑假留在学校做项目准备比赛,准备某个技能考试……这些都是很好的选择,也是一份很好的经历。
第八章 大学生如何选择兼职?廉价劳动力?
我不是很建议大学生去做和自己专业或学习环境无关的兼职。曾经我也想找一些兼职来让自己的生活滋润一点,但是给的都是一些推销产品的工作。由于我是社恐人士,对于“忽悠”别人购买东西,总感觉是不好的行为。而那些当“工具人”的业务,偶尔做做还行,但是长期做下去对自己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我认为,最好的兼职是“学感兴趣的技术,做相干的事情”。举个例子,要是未来目标就是去当老师,可以用业务时间去做家教,或者接一些做课件之类的单;学设计类的,可以先熟练应用PS等软件然后进行接单;想搞IT技术,可以自己先自学相关的编程技术(第二章就提到了自学),然后去网上接单……总之路子有很多,比如机械类的学生,熟练掌握了CAD、Solidworks等软件,就可以去一些单位实习。可以去一些招聘软件里找找,例如“直聘BOSS”、“实习僧”、“58同城”等,注意防诈骗,防人之心不可无。
其实好好学习就是省钱,越优秀越省钱。本科的时候,感谢国家政策,学校资助了我很多钱,减轻了生活压力。盘点一学年可以得到的钱(各个学校可能不太一样),助学金3300元+ 勤工俭学2080元(260元/月X 4月/学期X 2学期)+ 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国家奖学金8k,但是太难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简单很多)+ 学校学年一等奖学金2000元(体测80分是个门槛)+企业奖学金2000元(各个学校、学院都不一样,例如机械学院的德基奖学金)= 14380元。虽然可能不能全得到,但是有几项就很不错了,而且不是每一项都很难的,收入还是不错的。加入一些有项目得老师的实验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做项目一般一个月会给点劳务费(四五百一个月吧,各个老师不一样,不给劳务也正常)。
第九章 仔细阅读通知是对自己负责
对于别人不细看通知跑来问自己是一种什么感受?对于总是那么几个人不看通知过来问这问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如下图所示。
上大学已经是成年人了,认真读每一个通知,尤其是班级/辅导员发的通知,一定要自己认真看,毕竟都已经在通知群里发了,自己不看难道还要通知者一个一个私聊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可能因为我的群好多啊,事好多啊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找到不看通知群的理由。但是我们要明白一点,没有人有义务去跟在你后面提醒你。 对自己负责,是起码的自爱。自己仔细阅读了还有不明白的点再去问别人,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第十章 拿捏好自己与室友的关系
一定要处理好跟室友之间的关系,室友是大学四年跟你物理距离最近的人,和他们的关系好坏将影响到你整个大学生活的质量。搞不好小命不保,上大学之前,马加爵的故事让我担心了很久!但是实际中,一般不会遇到这么极端的情况,但是和室友相处要有一定的分寸(如果实在无法和室友和谐相处可以考虑申请换宿舍也可以考虑外住,这是下下策)。
虽然偶尔会看到“学霸宿舍”、“榜样宿舍”等光鲜的新闻,但是大概率遇到的是平平淡淡的宿舍关系,这才是正常的。本科的室友一般都是随机分来的,宿舍关系好点,没有矛盾其乐融融,会让你在宿舍很舒心很放松,即使外边可能某些事有压力,但是回到宿舍可以安心些,如果舍友之间有矛盾并且挑明了,每次回宿舍心里多少有点添堵的。不过在大学里不用刻意寻求舍友间融合感,不需要非得什么事都抱团,觉得什么事都要一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也有自己的路要走,好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行了。大多数的大学舍友,毕业后是很少联系的。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选择大度点。例如平摊水电费等,可能你用的少觉得平摊自己亏了,其实这些花点小钱的事情真的不用太计较。觉得不爽的地方还是多交流,比如熄灯之后就不要再发出声音打扰到别人了。自己也要注意言行举止,例如不在宿舍外放声音、注意卫生不要释放刺激性气味、借用别人东西要告知一声……基本的素质不要丢,多换位思考!
宿舍总的来说只是个睡觉的地方,更应该去的地方是教室、图书馆、实验室。
《本科修炼手册(第一版)》pdf下载
链接失效希望留言告知!
2 条评论
学长威武!
难道是一个学妹?(b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