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已经读研一两个月,事实上从推免开始的时候,就或多或少地开始了“打工人”的生活。一开始在知乎上看到了非常多的导师压榨学生的帖子,看的我的内心十分恐惧,感觉这不是纯纯牛马吗?现在,我以一个在读研究生的身份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回答。
研究生跟着导师做项目,在高校里很是常见,尤其是工科。
知乎上看到一个答主是这样回答的,我觉得很有意思:
1)老师项目多,给钱多→锻炼
2)老师项目多,给钱少/不给钱,对学生既是锻炼也是压榨
3)老师项目少,给钱多→这是不可能滴
4)老师项目少,给钱少/不给钱→师生情,那就当锻炼吧
从我的角度看,研究生给导师干同等的活,肯定不如职场上拿的钱多。但在这里,也谈不上多少压榨。
一方面,给老师干活,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是可以写到简历上为自己添彩的;另一方面,干活干的漂亮,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你想想,出去实习从早到晚,一天也不过 100-300。
我觉得这个说法算是比较简单粗暴并且中肯实在的回答吧。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都需要给导师做项目。好处是你从中学到了(科研)知识和文凭,不好的就是研究生就是给老师打工的,而且还没有法律保障,这是很多师生纠纷的来源。所以,导师的人品非常重要。在知乎以及之前的“导师评价网”里,我看到各种各样的奇葩导师,虽然说上面写的也不一定是真的,但这让我在开始正式读研之前,感到非常的焦虑,生怕自己走入不归路,又是被逼当做牛马,甚至是失去了生命。近些年,很多名校的研究生因为师生关系选择结束生命的案例在越来越多的新闻上可以看到。想想实在太恐怖了,但是幸运的是我都没有遇到。
不小心扯远了,本文主要还是谈谈给导师“打工”这件事。上面那个回答虽然比较实在,但是我觉得还是考虑的太少了。除了给钱之外,还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未来规划。这就涉及到两个专业名词,“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
横向项目就是一种水平方向上的工作项目,根据自己掌握的技能和学到的知识,用到现实的企业生产和经营中,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排除生产的障碍,为进一步提高生产的质量。
纵向项目,顾名思义,就是竖直方向上的项目,这是充满未知性的,属于对自然对科学的一种探究,因此它的含金量很高,难度大,虽然产出量比横向项目要少很多,但是一日成功一个项目,就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因此,横向项目是社会中常见的生产项目,资金产出率很高,但是纵向项目的含金量更足,一个项目的完成耗时长,收益超级高。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简单了解,横向更多的是面向企业应用,纵向更偏向于科学探索的研究。对于大部分硕士而言,主要是想着“混”个学历去打工挣钱,这时候横向我觉得肯定比纵向更实在,一方面是有着实际的任务可以更加有效锻炼相关的工具操作,对操作和机理更加熟悉;另一方面也可以认识一些甲方,老师要是接了一些横向,必然会有一些常合作的人脉,自己好好表现,就业可能也会有点门路。以2022年的秋招形势来看,还是非常严峻的,要是可以走内部通道得到一个不错的offer,还是很香的。当然,你要是不着急就业,想要读个博,想要好好研究一个内容,那横向就显得很浪费时间了。横向一般原理都是现成的或者已经成熟的,只是拿来应用,更多的是操作,但是不会涉及太深的“研究”。
但是,横向也能出不少成果,论文和专利该有的还是有的,也不是说横向就是纯粹打工,当然,一些低质量的横向确实就是当玩玩就好。研一的我就是靠一个项目水了两篇文章(手动狗头)。
所以说除了钱的问题,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来考虑。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实在不想弄的方向,可以直接和老师说的,一般老师会尽量规避,要是实在不得已项目找不到人做也会尽量让你少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当然,一开始选导师的时候就得思考这个问题。
选导师,一定要知道人品才是最重要的,别的地方好只是锦上添花,研究方向自己不厌恶就好,而且针对某个学生的研究方向是可以商榷的!压榨还是锻炼,基本上不是由学生决定的。
2 条评论
确实选择大于努力,读研期间一个好的导师太重要了,可能直接决定你的学术前途,当然一个有钱的课题组也至关重要,本质都是给老师打工,不过没钱寸步难行,说多了都是泪
反正我觉得人品大于一切,甚至排在研究方向前面,毕竟研究方向都是可以商量的,人品没得商量。(。•ˇ‸ˇ•。)